侵华日军档案面世过程:12个人一年翻译400万字

2014年04月27日01:45  城市晚报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档案馆一角 档案馆一角

  城市晚报讯 时隔11年,当再次见到这批日军侵华档案,再次触摸到那曾经亲手整理过的档案原件时,记忆的闸门仿佛沿着指尖被瞬间打开。赵素娟,吉林省档案馆离休干部,81岁,她参与了省档案馆接收、整理这批档案的全过程,是这批档案接收和管理中“最年轻”的亲历者。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赵素娟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的每一幕。

  /回忆/

  “八一五不再挂日本旗、不说日语、不用再遥拜了”  

  “说起童年,最难忘的一天就是1945年8月15日,这天不再挂日本旗、不用再说日语、不用再遥拜了。”赵素娟老人回忆说。

  1941年,赵素娟上小学,她说,记得上小学时的校长是中国人,副校长是日本人,日本人领着学生们,每天在操场上集合,90度鞠躬,先向伪满皇宫遥拜,然后再向日本方向的天皇遥拜,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此外,课堂上,不准讲汉语,也不许学中国文化,说的、学的,全部都是日语。

  “到了日本投降时我才11岁,记得那天早上,我父亲一清早出门,回来就说,外面没挂日本旗。”赵素娟老人说:“那天发生的变化,虽然不懂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我记得最清楚,我们上学马上就不再学日语了,也不用再遥拜了。”

  赵素娟老人说:“后来,等我慢慢长大了,知道了1945年8月15日那天是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与赵素娟老人经历过同样事情的林桂香老人,回忆起那段历史时说:“日本人强迫我们学日语,他们给我们灌输‘亲日’思想,学校也以介绍日本文化为主,这是对中国人进行赤裸裸的奴化教育。而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受到排挤,这是日本要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侵略。”

  /整理/

  为揭开“档案砖” 工作人员用笼屉反复“蒸”档案

  赵素娟老人,20多岁开始从事档案工作,她对档案有种特殊的感情。

  赵素娟老人说:“我做了一辈子档案工作,退休到现在我每天都要看国际国内新闻,然后再睡觉,有时候看电视能看到夜里10点多,家人让我早点休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心情。”

  “现在,我是参加整理日军侵华档案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第一批整理、研究、修复的工作人员中‘最年轻的人’了。”赵素娟笑着说:“我参与了档案馆接收、整理这批档案的全过程。”

  档案被深埋在地下,直到1953年11月,解放军某部驻长部队为了修理地下电线,寻找铺设管路时,在伪满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现位于省政府大楼)偶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档案。

  由于当时吉林省政府位于吉林市,没有搬到长春。长春市公安局组织人员,对该批档案进行了挖掘。

  “当时挖出了一大卡车日本关东宪兵队的档案。由于档案埋藏时间很长,出土后档案大部分都粘在了一起,甚至烂成一团,我们把它叫‘档案砖’”。赵素娟老人说。

  1955年9月,为了迅速清理敌伪政治历史档案,吉林省委决定将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的档案材料由长春市公安局调到省公安厅,并从全省抽调多名干部进行系统整理。

  1982年5月份,省公安厅保管的关东宪兵队档案,连同编制的检索工具(组织卡、人名卡)移交给吉林省档案馆。档案接收进馆后,省档案馆对破损严重档案进行了技术修复。

  由于档案的纸张都粘在了一起,进行基础修复工作时十分困难。赵素娟老人说:“参加档案整理,除了请了专家、翻译之外,我们还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笼屉,用锅蒸档案,蒸完专门有人一页一页揭,如果揭不下来,就继续蒸,另一部分人和专家一起整理,把同类问题的档案放在一起组成卷。”

  /馆藏/

  常年恒温恒湿保存 温度不超25℃、湿度不超60

  沿着省档案馆内的楼梯向上走,便会看见右手边有一扇铁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铁门的后面收藏的便是日军侵华的10万卷件原始档案。

  穿上白大褂,再穿上鞋套,一切准备就绪后,那扇大铁门被轻轻地打开了。

  刚迈进档案库房第一步,还没来得及用眼睛看,鼻子就先闻到了一股味道,味道中还夹杂着些许潮湿,也许这就是凝固历史的味道吧。

  再抬眼向前、向左、向右方看,满眼的档案静静地躺在一排排的密集架上,这些档案全部都是,1953年在伪满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旧址地下发现的那一批档案。

  许多年过去了,一辈又一辈的档案馆人,他们用耐心、执着和专业的技术,将这批档案一点点地整理、修复、研究,才使得这批档案被归类整理了出来,并保存完好。

  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间档案库房里陈放的档案全部都是日本侵华原始档案,主要分为两个大全宗,一个是关东宪兵队全宗,另一个是伪满洲中央银行全宗,档案都是按照机构或者问题分成目再保管的。

  目前,研究人员们正在做积极的研究和挖掘工作。

  工作人员说:“我们把一个单位的档案叫一个全宗,比如:日本侵华时期的满洲中央银行就是一个全宗,给它设定一个代号,按照机构设置再编成目,一个目编制一个顺序号,全宗、机构通过顺序号都被标记得很清楚。”

  记者询问起,为什么走进档案库房会有一种潮湿的感觉?

  工作人员答道:“保存档案对温湿度都有要求,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5℃,湿度不能超过60,档案库房里装有恒温恒湿的设备,设定以后,如果湿度高了,它会自动除湿,湿度不够可以加湿。”

  此外,防虫也是很重要的。

  /意义/

  一年12个专门人员翻译了400万字 仅是冰山一角

  为了近距离接触这批原始档案,工作人员戴上了一副白手套,从档案柜中拿出几本用黄色本夹保护的档案,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翻着,一边翻,一边讲解。

  被修整好的档案,虽然有的页面已经残损,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纸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省档案馆馆长尹怀说:“这批档案弥足珍贵,他们都是日军自己的档案。”

  尹怀说:“档案有三个属性,分别是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研究人员等需要利用到的,我们专门设置了利用处,使用者根据需要,查找所需档案。而这部分档案,由于对过去的整理、研究还处于初级状态,利用频度不大,将来,可能会以档案原件的形式或者利用成果的形式,来推动这部分档案的利用。”

  “祖国的强大是最重要的,使我们对这部分档案有了研究的底气,因为我们保管的是民族最苦难的历史;祖国的富强是我们精力、资金、人才等保证的条件,它推动我们向档案的深处研究。”尹怀说。

  翻译这批档案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尹怀说:“档案翻译的都是古日文,我们2013年一年时间,用了12个专门人员,也才仅仅翻译了400万字,如果10万卷件,可能会有几亿的文字量,翻译起来需要很长时间。”

  关于下一步将如何翻译这批档案?

  尹怀说:“未来,我们计划将翻译人员扩大1到2倍,同时,进行档案数字化,建立档案利用平台,更能够便捷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档案。”

  此外,研究需要集中力量的结合,比如:研究可以走内外交流、内外合作的方式,整理和鉴定力量,是档案馆长期肩负的本职工作,将会按照档案的规律继续向前推进工作。

  (记者 刘晓宇/报道 赵毅亮/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人社部:地方公务员报考同比减少36万人
  • 体育巴萨上赛季主帅比拉诺瓦病逝卒年45岁
  • 娱乐吴尊回应为女儿洗澡:是自然父女情
  • 财经陕北商人否认认识周姓商人 称中纪委正查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中国大妈在卢浮宫跳广场舞丢谁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国内外学神对垒引网友爆笑吐槽